工信部再次出手 工信部出手了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10月19日,在对《关于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作出答复后,工信部再次发布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对《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企业应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健全涵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监测、售后服务、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相关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规范产品安全性设计,严格生产质量管控,应当制定产品安全性设计规范,并根据已销售车辆暴露的安全问题持续修订完善。安全性设计规范应细分为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包含但不限于整车功能安全、动力电池安全、使用操控安全、充换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故障预警功能等。
发挥企业监测平台效能,开展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强化运行数据分析挖掘,加强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持续优化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能,并积极应用先进安全预警方法,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筛查和预警能力。
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完善售后服务网点新能源汽车专用检测工具与设备,合理供应并妥善管理专用备件,并结合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故障报警信息等开展安全隐患抽样检测,及时发现产品安全隐患并妥善处理,对存在同一质量缺陷的同类产品要主动召回。
做好事故响应处置及保障措施,积极建立健全安全体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对企业运行监测平台进行评估(可自评或委托取得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评估),并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评估报告提交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备案。
指导意见中多次强调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可以看出,能否建立安全体系关系,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
2035年远景目标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这些规划都与新能汽车产业密不可分。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还配套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平台规范,对企业生产销售的所有新能源汽车进行安全运行状态监测。
政策的发布和执行相辅相成,近日,工信部约谈了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入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产品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取消抽检不合格车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彰显了工信部对于新能源汽车监管加强的决心。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产业“野蛮生长”的状态将逐步被合规管理所取代,这也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工联网iitime
作者:吕萌
(转载)